来源:百度行业新闻 2019-07-18
文 贾琦
编辑 成静卫
“有这么一个人,在北海油田钻井平台工作。有天晚上,他被响亮的爆炸声惊醒,发现所处的平台已经四处燃烧起来,火焰包围了他。他奋力奔跑,穿过浓烟和烈火,跑到平台边缘,但却只看到四周黑暗、冰冷的海水。”
2011年,诺基亚手机帝国将倾。时任CEO埃洛普在致员工的邮件中,以这样一个故事来比喻诺基亚当时的处境。
那一年,苹果的市场份额已迅速攀升至61%,完全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;而另一边,Android手机阵营也刚刚超过诺基亚,成为智能手机销量的榜首,在中端市场所向披靡。
至于低端手机领域,中国沿海地区的代加工厂商推出新手机的速度令人惊叹,一名诺基亚的员工开玩笑道:“他们推出一款新手机的时间比我们修改一份PPT的时间还要快。”
“诺基亚,我们的平台正在燃烧。”埃洛普郑重其事道。
随后,这名CEO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在此过程中,塞班(Symbian)操作系统和MeeGo操作系统先后遭遇了降权或解体,大量员工被裁。
大象死去了,可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不会被蚂蚁放弃。
2012年末,几名华为员工降落在了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,此前被诺基亚裁掉的那些操作系统研究人员,被华为视为珍宝。
时代的风吹散了诺基亚的蒲公英,却在华为公司埋下了鸿蒙系统的种子。
01
2012年,华为在赫尔辛基创建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团队。这一消息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,是作为反面黑料传播的。
在当时国内的市场环境中,各大品牌群雄并起,市场营销,尤其是线上营销,更是被各家视为重中之重,衍生结果便是声量巨大,但声音驳杂。
在各大论坛中,科技爱好者、专业测评人以及收钱办事的“水军”统统混在一起一同发声,到处都乌烟瘴气。
也正是在那个时候,华为的“沸腾体”频频刷屏,招致了不少网友的反感,而关于华为“海军”的传说,也逐渐在各大论坛流传。
当时,Android的市场份额已达到了70%,而剩余的30%也已被iOS和WindowsPhone瓜分殆尽,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早已尘埃落定,几乎没有生存空间。
图片来源:安信证券研究中心
因此,关于华为自研操作系统的传闻,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比喻,说“华为作为一家开饭馆的,非得自己去种地。最可笑的是,种完地之后的菜,自己还没法用。”
虽然现在任正非的战略思想人人称赞,但在当时全球供应链的环境下,鲜有人能理解华为。
不止网友不理解,就连华为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曾对此提出过质疑。2012年,任正非在2012实验室的专家座谈会上,面对当时的终端OS开发部部长李金喜所提出的问题,做出了以下回答——
“如果说这三个操作系统(Android,iOS,WP)都给华为一个平等权利,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。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,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,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,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,我们是不是就傻了?我们做操作系统,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。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,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。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,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。”
而今一语成谶,这段话四处流传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,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,在一开始都是明确作为“备胎计划”而设立的,至于“鸿蒙系统是物联网操作系统”这一定位,也只是最近几年,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战略调整。
这世界并没有神。
02
在短暂引起一阵热议之后,华为自研操作系统的消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。
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感到恍惚,偶尔想起时也会认为华为大约只是在吹牛,毕竟这样的事,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
直到2018年11月。
微博上有人传出华为的操作系统正在研发,而该消息也貌似得到了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“李小龙Bruce_Lee”的背书——“正在研发中”。
在当时,这件事在圈内引起了巨大反响。一部分人继续沸腾,另一部分人继续嘲讽华为的妄自尊大。
然而相比2012年,历史背景已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2018年4月16日,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,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。而华为自研芯片这件事也被人们挖了出来,并给予极高的好评。
因此,关于“华为自研操作系统”这件事的风评,从上一次的嘲讽居多,逐渐也变得有了正面评价。
此时距华为操作系统真正为公众所熟知,还有半年。
2019年5月15日,美国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了管制的“实体名单”。随后,“安卓不再支持华为手机”的消息使得所有人大吃一惊。
一方面,国内的华为用户都很担心自己的手机是否将变成砖头;另一方面出于爱国热情,人们也在担心谷歌此次举措,是否会对华为的消费者终端业务产生致命打击。
在一片焦虑的情绪中,华为自研系统的消息得到了广泛传播,而鸿蒙的名字也在此期间得到确认,使所有人都暂时舒了口气。
一来一回之中,颇有一种“你有张良计,我有过墙梯”的斗智斗勇。
然而,华为操作系统的立项是在7年前,“华为鸿蒙”商标的申请是在2018年。
表面上看这是临敌应变,你来我往的两军对战,其实这个过程更像是华为老老实实地搭建着自己的防御工事,而对方来势汹汹,一头撞了上来。
在动漫《进击的巨人》中,人类生存于城墙的保护之下,墙外巨人林立。在这样的世界里,人类开始崇拜并神化保护自己的城墙,并产生了相应的宗教。
所以说,城墙只有在战时才会得到瞩目,《进击的巨人》中如此,华为亦如此。
经此一撞,“鸿蒙”名扬天下。
03
最近我一直在数,到底要折腾几次,人们才会清醒意识到“鸿蒙不再只是手机操作系统”。
最开始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话,他说,“不同于安卓系统,鸿蒙系统不止是一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,还是一款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多元化操作系统,一套全面打通了手机、电脑、平板、电视、汽车、智能穿戴等诸多平台的操作系统。”
余承东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
但人们只记住了另外一句,“最快今年秋天,最晚明年春天,华为自研操作系统即将面世。”
再然后,任正非亲自谈了这个问题。在接受法国《观点》周刊的采访过程中,任正非清楚表明“我们是为了万物互联、将来走向智能社会所做的一个操作系统”。
任正非表示,“鸿蒙操作系统是一个面向确定时延系统的操作系统。”
可在随后的传播过程中,“时延”被部分媒体理解为了“延时”,进而居然把焦点放在了“鸿蒙系统会不会很卡”上。
事实上,“时延”是一个专指的网络概念,意思是指“一个报文或分组,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”。
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在任正非的表述中,重点不应该是“时延”,而应是“确定”。
简单来说,一切“变化”都是需要时间的,而能否准确控制并迎合变化所需的“时间”,则是该系统是否具备工业级应用的重要标志。
举例来说,在无人工厂中,齿轮转过来的时延是几毫秒,如果这一处理时间是不准确的,那么这一齿轮就无法跟其他齿轮成功咬合。那么反过来,如果可以确定时延并且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,那么万物互联将照进现实。
谈到这,我们很容易就想起了5G。
从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来看,5G的三大场景包括eMBB(增强移动宽带),mMTC(海量机器类通信)和uRLLC(超可靠低时延)。
eMBB,简单理解就是网速快,主要针对的是高清交互类(裸眼3D,8K电视等)应用场景。
而mMTC,则主要针对于传感、遥测类的应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联网。
最后uRLLC,这主要是针对远程控制类的应用,比如远程会议,远程医疗等。
以上三大场景中,第一个更多面向C端用户,与内容行业密切相关,但对运营商来说没有本质变化。
第三个,由于这类应用涉及到工业控制的应用环境,相关标准需要更进一步的制定讨论,因此截至目前相关标准仍尚未出台(目前唯一一个尚未出台标准的场景),而冻结期已经从今年的下半年延期到了明年的上半年。
而在眼下这个节骨眼,真正可以拉开差距取得下一个时代竞争优势的领域,就在于mMTC这一场景。
说到这已经很明白了,任正非之所以要强调鸿蒙是一个“面向确定时延系统的操作系统”,其意图非常清晰。
04
最近华为传出很多消息,均称“坚定支持安卓,安卓仍是华为手机OS的首选。华为无意与谷歌竞争。”一副温良恭俭让,团结大于天的样子。
但仔细留意我们不难发现,每条消息前面都有一个特定的前缀,“手机操作系统”。
这是一个存量市场,一个早在7年前就已经分出胜负的战场。
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,把战场扩展为5G时代下的物联网时,华为和谷歌终将相遇。
2016年,谷歌提出了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。同样不仅局限于手机,谷歌计划将该系统拓展到家电等领域,并表明谷歌自家的产品 Google Home Hub 和 Pixelbook将搭载 Fuchsia。
相比原先Android应用所采用的默认编程语言为Oracle公司的Java,Fuchsia系统中将采用全新内核,UI 层使用Dart 编写的Flutter 框架,未来APP的开发也将有可能推广谷歌公司自己的 Dart 编程语言,以达到打造自身生态的目的。
与此同时,Fuchsia也将试图解决Android近年间最大的痛点,“终端碎片化”。由于在最初设计时Android系统给了开发者过高的开发权限和自由度,导致了市场上Android系统在各类手机上的形态过于多样,从而造成谷歌在升级版本时越来越难以维护兼容性。
关于这一问题,Fuchsia则将通过合理设计升级模式及开发者权限,以达到对设备厂商的进一步整合。
最关键的是,Android系统在设计最初就有着先天不足,随着多终端的兴起,桌面终端的不足,将极大阻碍Android系统在下一个趋势中继续保持领先身位。而旨在达成全平台操作系统的Fuchsia,将重点规避这一问题。
穿过周期如同穿过风暴,在谷歌拼尽全力搭建下一辆战车的时候,华为也在以自己的步调缓慢但坚定地崛起。
2019年4月,华为在P30中国发布会上展示了方舟编译器,并宣布向全世界开源。通过代码的静态编译(加强AOT部分),实现了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%,系统响应提升44%,三方应用流畅度提升60%。这将对现有市场上的大量安卓软件厂商产生巨大吸引力。
2019年6月11日,上海亚洲电子消费展上,观众在体验华为P30手机
另外,鸿蒙操作系统同样采用Linux 内核作为底层代码并进行了大量优化,这使得鸿蒙系统可以实现对Android应用的兼容,这一切都为安卓生态的迁移做了铺垫。
但正如我们所熟知的,对一线的科技公司来说,推出一款操作系统并不是很难,如何聚拢开发者,如何使系统开发商、硬件厂商以及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生态,这才是关键所在。
以房地产来类比,许多开发商都有能力盖起一座商场,但如何使店家们入驻这一商场,使得这个地方变得客流活跃,生意兴隆,则需要强大的生态统筹能力,这是华为的短板。
没有人在PC领域可以战胜Windows操作系统,但时代抛弃了PC。同样的,没有人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战胜iOS和Android,但物联网已经来临。
在人工智能物联网(AIoT)时代,手机作为唯一终端的现状将不复存在,其战略地位将直线下降。而另一边,通用的操作系统将成为打通所有软硬件以及相关数据的战略制高点。
看到这一点的不止是谷歌和华为两家。
阿里的YunOS以及基于此改进的AliOS,已然在IoT领域和车载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三星的Tizen OS,亚马逊的fire OS,微软的Windows 10 IoT,也分别从电视,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进行着自己的攀爬。
但是,旗帜鲜明地喊出想要“兼容全部终端”的操作系统,并作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相应布局的企业,唯有华为和谷歌。
至于小米的MIUI,华为早年间的EMUI,乃至锤子的Smartisan OS,那不过都只是在原生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浅度修改,根本谈不上什么颠覆。
未来汹涌而至,手机操作系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,下一代操作系统谁主沉浮,这场面向新时代的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。
05
结语
通信圈有这样一种说法,说奇数代通信技术有着革命性的创新,而偶数代的通信技术则是对奇数代技术所衍生出的创新业务,进一步实现商业化。
说来也快,第一套移动通讯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,前后也不过才30余年。
1986年,1G无中生有,开天辟地,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勇立潮头,“大哥大”成了身份的象征;
1995年,2G继往开来,数据传输成为现实,但仍以KB计,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风光无量,《我的地盘》唱响了动感地带,人们开始学着用文字短信传情;
2009年,3G来袭,开启移动通讯新纪元;
2014年,4G升级。世界被按了加速键,苹果iOS傲视群雄,安卓横空出世。移动互联网改写格局,微信为腾讯抢到了最后一张船票,阿里穿过周期,TMD高楼平地起;
2019年,5G扑面而来,见识过科技力量的人们开始先觉,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。产业互联网成为主流声音,人工智能物联网(AIoT)的新贵们虎视眈眈。
参考资料:
《安信证券-计算机行业周报:鸿蒙背后的野心》
《史蒂芬·埃洛普致员工内部备忘录》
《法国“观点”周刊长篇专访任正非:他就是新世界》
《银河国际-科技行业:鸿蒙系统,新时代的来临》
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8号